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IM体育官方三千元起步的智能健身镜能否出圈?华为、百度或将跑步入局
IM体育官方三千元起步的智能健身镜能否出圈?华为、百度或将跑步入局智能健身镜的玩家们急于抢占用户的客厅。7月19日,南都记者注意到,电商平台上目前有FITURE、YUPP、fitmore、mirror等品牌在售,售价从近三千元到八千元不等,主打真人私教、动作纠错等,科技含量相似,内容有所不同。部分品牌集中于今年5月扎堆上线。 家庭健身赛道内,国外早有跑通模式的玩家IM体育官方网站入口。这种集硬件、内容、AI算法于一体的“魔镜”面世后,国内健身品牌、线下连锁团课健身房、科技巨头、运动平台等竞相入局。南都记者获悉,华为、百度两大巨头下半年或将推出智能健身镜,小米、KEEP、B站等也在猜测之列。 用户端却显得有些冷静。种草视频下,不少用户被价格劝退,感叹视频投屏不香么?目前,处于起步阶段的智能健身镜,用户认知度不高,还被贴上“智商税”的标签。另一方面,电商平台上,它又因满足碎片化健身的需求而获得部分消费人群青睐。巨头入局后,人们更期待该新品类能否在持续迭代中降价,成为如同筋膜枪一样的爆款。
两个月前结束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,智能健身镜着实火了一把。京东运动户外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吴跃在现场看到,至少七八家企业的展台上放着健身镜,周边围着排队跟练的人们。国内健身某器械品牌当天的新品发布中,健身镜即是重磅单品。
健身器材智能化是2019年以来的一大趋势。吴跃告诉南都记者,从连接蓝牙、Wifi等,再到智能跑步机、健身环,智能化是健身行业的新风口。特别是疫情后,智能跳绳、呼啦圈、筋膜枪等适配居家健身场景小件销量猛增。“纯粹卖器械的时代已过去。”
未来,智能健身产品未来升级的一大方向是硬件与内容、服务的结合。目前,国内外主流玩法植入教练录播或直播的内容。如国内运动平台、科技公司力捧的智能动感单车,用户跟着在线直播的教练训练,解锁各类课程。
走硬件+内容路线的智能健身镜,加入AI智能算法纠正用户错误动作,打出将真人私教带回家的噱头,无疑满足部分人群居家健身的需求。据了解,技术方面,健身镜子的AI智能系统追踪用户运动轨迹,纠错并提供数据分析报告;内容方面,内置增肌减脂等热门课程,分为录播、直播,上课形式包括团课、私教。部分课程需付费。
去年下半年,京东等平台上线首款智能健身镜后,不到一年的时间内,陆续有企业上线自家产品。南都记者搜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,目前有FITURE、mirror、fitmore、yupp、亿健、万达康共七个品牌在售。部分品牌今年5月上线。
智能健身镜现有品牌数量不多,并不能阻挡其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该领域有10家企业产生了超20起融资,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到数亿人民币不等。
这其中包括红杉中国、腾讯等大佬。以今年618薇娅直播带货的家庭健身科技品牌FITURE为例,今年4月刚刚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。FITURE官网显示,此前已有三次融资,2019年8月天使轮拿到红杉中国600万美元后,一年后的短短三个多内,分别完成A轮、A+轮6500万美元、2000万美元融资。且A轮由腾讯领投、红杉中国追投。
一众资本加持之下,FITURE估值达15亿美元,2019年成立以来快速长成独角兽。FITUR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远声今年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,硬件销售很好,现在几乎每月翻倍,未来两三年的目标是两三年内出货百万台。
创业公司之外,一向热衷于智能健身赛道,且发过多款产品的科技巨头们火速加入造镜队伍。南都记者获悉,华为、百度两大科技巨头或将于下半年发布智能健身镜新品。未来,或将同造车一样形成一股“造镜”新势力。
对于科技巨头的入局,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,巨头们入局将对现有市场形成较大冲击。他们已有的智能产品聚集大批消费人群,可快速提升健身镜认知度,打开市场。另一方面,向来不肯错过新风口的巨头们并非简单跟风,将智能健身镜融入自身生态系统,与其他设备、系统互联,或将开辟出全新市场。
未来是否会进入“百镜时代”?海豚智库分析师李成东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,头部公司已拿到不少投资,后续企业融资较难。“身边有朋友想做,天使轮要2000多万美金,基本拿不到钱。”
相比资本的热度,消费端显得格外冷静。小红书上,智能健身镜是不少时尚、健身博主种草的热门单品。种草视频的评论中,南都记者注意到,心动的不少,被价格劝退的人也多。更多网友则提到了电视投屏。
豆瓣、知乎上,感兴趣的网友发帖询问要不要买,不少网友回复时提到“智商税”“价格过高”“纠错功能如何”等问题,网友们普遍担心购买后沦为穿衣镜。
多位长期健身爱好者向南都记者表示,目前来看,健身镜更适合没时间去健身房的白领。去健身房的路上、约课等耗费不少时间,社恐、加班社畜们偏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居家健身,随时随地动起来。
据了解,今年6月,京东的智能健身镜销量环比增长100%。消费群体为一线岁女白领。她们购买力强,紧跟时尚,有利用碎片化时间健身的需求。
不少消费者对健身镜打出的真人私教、纠正动作等噱头有疑问。一名健身工作室的经营者邓先生告诉南都记者,教练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反馈很关键。现实中纠正动作、找准发力点已不容易,更不用说系统与人之间的互动。
他还注意到,国外家庭健身企业Tonal的产品与健身镜类似,设备配有两个手柄和电磁阻力引擎,人们不用哑铃、杠铃等器械可完成力量训练。“健身镜形式很新,故事也很吸引投资人。仔细一想,就是从跟着电视、运动软件练,变成对着镜子练。镜子外没接其他工具,我会选择买趣味性更强的健身环。”
“如果价格能降下来,我会买给父母,让他们养成运动习惯。”曾在疫情期间使用健身镜训练的博主在小红书上提到,疫情无法去健身房时,跟着镜子打卡保证了一定的训练量。其测评后发现,课程内容适合小白。
值得关注的是,各平台战报中,智能健身镜是618热门品类,吸引部分消费者尝鲜。但销量显示,该品类处于初期起步阶段,消费者认知度并不高。此外,终端价格远高于划船机、椭圆机等当红器械,令不少人持观望态度。
国内市场智能健身镜是新生事物,国外市场的智能健身镜已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。Lululemon2020年6月5亿美金收购成立不足两年的家庭智能健身企业Mirror。今年,Mirror的收入预计将在2.5亿至2.75亿美元之间。
智能健身镜的竞品Tonal,疫情期间是库里等NBA球星主要健身工具。正因为如此,不少明星运动员最终成为Tonal投资人。成立之初并未得到资本和用户认可的Peloton,核心产品是硬件+课程的智能动感单车,股价从疫情前的不到20美金涨至近日的110.5美元。
已有对标公司的前提下,国内智能健身镜未来能否销量大涨,成为居家健身的主要健身工具?吴跃认为,有资金、品牌优势的巨头入局后,将提升消费端认知度,并不断迭代,与生态内的其他产品互联,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。
更为重要的是,吴跃认为,供应链成熟后,成本下降,产品价格跟着降低。有熟悉制造业的相关人士表示,就像筋膜枪,价格从最初千元到百元,消费者接受度随之提高。其中,国货的超强制造力是一大优势,产品迭代速度远快于国外。
另一方面,在内容为王时代,货品丰富度提升后, “素材库”是玩家们留存客户关键。国外智能健身企业靠引入明星教练、自主研发特色课程、快速更新课程等吸引用户付费,“软件”是收入一大来源。
“现在的内容还不够丰富。”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,无论线上还是线下,教练、课程等“软件”都是提升用户活跃度、增加用户黏性的重要因素。目前,已有企业与线下健身房合作,研发特色直播课。
最终,智能健身镜的硬件、“软件”会有哪些变动,价格是否更接地气,又能否成为电商平台高热度和高销量的爆款。大牌云集的下半年,或将有答案。